——杨浦区五角场功能区成为沪上“创新魔方”
在杨浦这片曾经的老工业区,如今创新魅力正不断显现,创新的价值也在不断凸显。统计显示,杨浦区近3年建成各级创业载体203万平方米,成功创业1995人,创业带动就业2.24万人,带动就业率1∶11.2,位于全市前列。杨浦27个创业园区3年来共孵化创业组织超过1.2万家,平均年增长15%。其中,五角场功能区在杨浦区科技创新大潮的涌动中,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创新社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创新魔方”,吸引着各种创新元素变换组合,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70年后重新点燃的发展梦想
上世纪30年代,在当时国民政府未能实现的“大上海”计划中,由美国专家和中国设计师共同设计五角场为中华民国的“第二首都”即经济首都;而五角场地区的道路和路名也颇能体现“大上海”计划的雏形——5条放射主道之间,各有横向的马路加以联结,如同蜘蛛网一般,以“国、民、政、府”分别命名结成密度相对均匀的“棋盘状”道路网络。但“一二·八”“八·一三”事件的爆发,为五角场的“繁荣梦”按下了暂停键。
步入新世纪,五角场启动了以历史与时代有机交融、知识与产业联动发展、科教与服务为特色的智慧型城市副中心的新梦想。如今,南部地区成为了成熟的商业商务区;北部成为了以商务办公为主导,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研发、酒店等城市商务功能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部则成为了创新的摇篮。其中,创智天地由公共活动中心、生活工作区和高科技园区三部分组成,这里借鉴了美国硅谷的发展模式和法国左岸的创新氛围,力求为创业者和创新企业提供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经过多年的建设,这里已经汇聚了人才广场、风险投资服务园、知识产权服务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了一批世界科技巨子,如EMC、IBM、易保、甲骨文等入驻,形成了从初创、成长到产业化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接力式”创新服务体系。
让沙粒变身为美丽珍珠
自从成为与特斯拉最早签约的全国充电服务专业提供商之一,创智天地的挚达科技开始声名远扬。得益于在国际知名汽车10余年的管理经验,以及在母校同济大学电动汽车发展模拟实验室的研究经历,总经理黄志明于2010年下海创办挚达。产学研结合不仅让挚达受益,也反哺了同济。如今,同济电动汽车实验室的名字加上了“挚达”,双方开始深度合作。挚达还与同济设计创意学院设立新能源汽车服务包容性设计实验室,让产品有了全新设计理念。而在此之前,EMC公司与复旦大学共建了“EMC-复旦网络存储培训中心”,易保科技也在上海财大保险系设立实验室和选修课,为学生开放公司数据库。
近年来,创智天地中的高科技企业和周边高校的互动不断增多。杨浦区科委主任王志俊告诉记者,高校是创新的源泉,杨浦要激发大学的溢出效应,让更多企业获得滋养,这也能推动大学更具创新力。创智天地不仅要“造城”,更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如同蚌壳通过滋养让沙粒变成泛着光芒的珍珠。
创智天地打造珍珠的过程并不局限于产学研融合,聚焦产业、布局创新网络是他们进一步开拓发展的目标。多年前,杨浦经过产业研究,在信息产业中找到云计算和大数据并率先布局。2010年,创智天地成为“上海云计算创新基地”,集聚起近200家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选准了核心产业,就能形成优良的生态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企业,周围聚集了一批服务创新的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创新基地总经理杨苓看来,创新就像核聚变,密度越大,能量越大,碰撞概率越高。聚焦一个领域,聚拢一个行业,就会发生“核聚变”。
相关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从2004年到2014年,创智天地税收收入由2621万元增长到11.64亿元,累计增长44倍。
精心打造第2个“中关村”
8月的一个周末,复旦大学科技园里热闹非凡,由五角场街道发起、园区配合、创业组织和创业者参与的第2期“创业五角场”故事会在“一点咖啡”举行。原本30多人的交流会,涌入180多人,把咖啡馆挤得满满当当。成功的创业者在台上分享创业故事,大批刚开始创业的粉丝们听得入迷。
五角场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功能区内各方的努力,未来能像北京中关村一样,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创业区之一。“五角场要做杨浦的内核,把创新创业的DNA复制到全区。”这是杨浦区委书记诸葛宇杰对于五角场寄予的希望。五角场集中了大量创新创业要素,在“市科创中心22条”指引下,功能区内的五角场街道完全可以和周边高校、创业园区、实训基地、孵化器有机互动,创新工作思路,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共同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万众创新示范区。
五角场街道出面搭建的“8+2+X”创业联盟。包括了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复旦大学科技园等8个科技园区,还有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杨浦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2个国家级创业扶持基地,以及INNOSPACE、IPO创业咖啡、乔杰创等创业孵化器等多个众创空间。
为了给创业者提供更大便利,五角场街道还为创业者提供“VIP服务”:创业企业和员工只要提前预约,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即可享受绿色通道,快捷咨询和办理9大类147项服务。街道还发挥“接地气”的优势,穿针引线,让一批创业孵化项目与社区需求对接。
在各方推动下,五角场的“创新梦”正以新的面貌不断延续。
【来源:上海科技报 发布时间:2015-09-28】
评论
网友评论:
共评论。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