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指导,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宝山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创新论坛暨上海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保集e智谷启动仪式”在宝山区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傅新华,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等出席活动。
周汉民副主席对上海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保集e智谷的启动表示祝贺,他阐述了对“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希望保集e智谷在以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发挥领跑和示范作用,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许科敏司长指出,国务院于去年5月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实施路径。《中国制造2025》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凸显了“创新”在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全局核心地位。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今年7月,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印发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目的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营造融合发展生态,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支持企业聚焦核心业务和产品,加快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延伸和提升价值链,形成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打造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傅新华副主任指出,作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成长,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生产性服务业业务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上海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上海制造向“上海服务”、“上海智造”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上海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正在加速形成。为营造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产业环境,从2009年开始,我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土局、市环保局等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三规合一”的指导原则,规划建设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历经7年的发展,从最初的19家发展到目前的39家。作为上海产业集聚、功能叠加、产业链对接的重要载体,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吸引了行业内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集聚,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实现了规划中的产城融合、环境友好、生态平衡,正成为上海产业转型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活动仪式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向保集e智谷授予“上海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建)”牌匾,举行了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100亿智能制造基金、入驻保集e智谷企业、智能制造项目投资等签约仪式。
作为上海首家定位于智能制造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保集e智谷集众创空间、科技孵化、产品研发、产品展示、金融服务、国际合作和生活服务于一体,并设立了100亿元的智能制造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园区内优秀潜力企业的前期成长、智能制造企业并购、园区拓展和开发。园区内还设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领衔的“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集聚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高校、央企组成的专家团队和创新资源,联合100名以上国内外高层次专家,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助推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引领国内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打造全球智能制造科创平台和产业高地。
【来源:市经信委 发布日期:2016-10-28】
评论
网友评论:
共评论。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