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个多月层层选拔、评审把关,“上海工匠”首轮选树活动结束,88名首批上海工匠10月27日诞生。记者发现,其中既有新一代知识型工人专家李斌、“汽车心脏”的守护神徐小平,也有掌握100多种焊材焊接技术的“焊神”张翼飞、中国制造“太空之吻”缔造者中国航天特级技师王曙群……每一位都是各自行业内响当当的技术“大牛”。
此前,上海市总工会表示,2016年起计划用10年时间培养选树1000名“上海工匠”,每年培养选树100名。第一年数量就缩水了,是上海缺乏工匠,还是本次选树活动的社会参与度不高?答案都是否定的。
严苛要求体现上海水准
上海市总工会巡视员杜仁伟介绍,宁缺毋滥是这次选树的宗旨之一。而“水平高,技艺精”,也是专家评委们对首轮上海工匠的评价。
上个世纪,一提起“上海老师傅”,大家就能和上海制造、上海品质结合起来。“开展上海工匠的选树活动,就是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呼唤品质的回归,加快打造一支与上海科创中心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杜仁伟说,“这个时代需要工匠精神,社会也需要工匠偶像。”
按照上海市总工会发布的“上海工匠”培养选树千人计划实施意见,其中对上海工匠列出了在外界看来可谓“苛刻”的要求。要具有工艺专长,在实施工艺、技术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掌握高超技能,所掌握的“绝活”要对标上海、全国处于一流;要体现出“领头羊”的作用,热心带教徒弟并不吝传授技艺;还应做出过突出贡献。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最严苛的标准,才能体现上海水准,树立上海工匠的标杆作用。”
标准严格,并没有吓退新时期的上海“老师傅”们。相反,这次报名热情空前。
上海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丁巍说,这次选树跳出了传统的内循环模式,首次变工会系统内部申请为向社会组织开放,邀请40个行业协(学)会参与活动。“把活动的工作重心和资源更多地放在最普通的职工群众身上,人选也不受年龄、性别、学历、职级、职称、技能等级、工作年限、荣誉基础等条件限制,把群团改革‘红利’最大程度地转换成一线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记者梳理发现,这88位入选者基本都是一线“草根”。
142名职工上网毛遂自荐
群团改革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何惠娟介绍,在报名渠道上,除了动员区县局工会和相关单位推荐选拔候选人,并鼓励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推荐各自行业或所辖领域中的优秀人才外,这次选树活动中,个人也可自荐面试。
本次选树首次开放“申工社”官方APP报名通道,共有142名职工直接用手机上网提交申请毛遂自荐,并参加线下“上海工匠”个人自荐面试会,最终有3名自荐者入围88名工匠名单。37岁的陆耔豪就是自荐入选者之一,他是一位织补绝技的传承人,可在约一平方厘米的破洞上织补120—180根之多的经纬丝,经他“救治”的衣物数不胜数,还修复了不少文物、地毯及古字画,在业内也是享有盛名。
参与性高的另一个体现是,首批88位工匠涵盖了电力、钢铁、船舶、航天、汽车、通信、建筑、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而类似牙医这样的职业类别也进入名单。
此外,进入名单的88位上海工匠,基本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平均工作年限29年,岗位创新能力都较强,有29人曾有发明专利,占总人数的32.9%;32人拥有实用新型专利,占36.4%;9人拥有外观设计专利,占10.2%。
记者还注意到,首批上海工匠中既有不少原本就在本市职工中具有号召力的“领军工匠”,同时也不乏一些新生代的技能高手,比如上海连成的双吸泵产品经理王梅、上海雷允上药业的班组长张雄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影视动画导演张振晖等。本次活动还吸引了不少非公企业职工参与,占总人数的30%。另外,当选工匠中有女性职工8人,农民工10人。本次活动还选树了43名上海工匠提名奖。
据介绍,上海工匠“千人计划”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推荐选拔,更重要的是对工匠的扶持培育和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弘扬。 【来源:中国上海 发布日期:2016-10-28】
评论
网友评论:
共评论。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