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会宗旨——"学习交流、促进合作、服务企业、发展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专家论坛>正文

专家建议重视人才流动等全球城市的典型指标以流量思维推动上海经济转型

2016-12-29 浏览次数:

“全球城市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流量经济发展模式。上海未来经济发展不在于拥有多少存量,而在于吸引汇聚多少流量。”在日前举行的市政协“本市流量经济发展课题调研”座谈会上,专家提出,信息化时代,仅凭GDP等指标评价经济发展比较片面,上海要树立流量思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具备功能性、国家级、国际性融合的流量发展平台,为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支撑。

全球城市应是流量“节点城市”

  “衡量经济发展好不好,工业化时代我们习惯看GDP、产值、投资率、消费率等指标”,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石良平说,经济发展进入信息时代,流量在全球经济中的价值和贡献不断提升,它也是发达国家巩固和展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石良平指出,全球连通度指数排行榜前5名城市,它们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金融、会计、广告、法律等高级生产服务业以及遍布全球的业务网络等所带来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而上海的流量经济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们做不出来,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在专家看来,上海要建设全球城市,首先要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能够集聚、处理并支配信息流、人才流、金融流等关键流量的“节点城市”,这也与上海既定的打造“四个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目标一致。

  在课题组专家看来,上海推进流量经济发展,有一些瓶颈问题亟待突破。

  专家还指出,现行经济发展统计体系更多反映的是存量经济发展指标,而无法反映流量经济特征。“新业态、新领域和流通环节的统计是缺失的。”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张广生说,现行指标尤其缺乏对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贸物流突破性发展、绿色节能消费、居民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关注。

  打破壁垒探索“大数据”共享

  “上海转型发展,不能固守存量式、本地性、重生产的传统发展路径,而应重视流量经济的‘大数据’。”专家建议,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思路须“转一转”,应更重视知识传播、资金流量、人才流动等全球城市的典型流量指标,“要特别注重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关注上海企业在全球布局中的收益和辐射等。”

  “从发展策略上看,更要注重生产性服务环节的布局。”专家提出,未来发展布局中须更注重研发、营销、设计、融资、技术等最高端、最具影响力、控制力的生产性服务。产业布局也要借助全球流动性人才和资金,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有颠覆性的技术。政府须将引导推进的重点放在创新产品的市场化流通、推广与服务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张新生等建议,推进上海流量经济发展,政府要积极创新基于流量的新型统计体系。比如,率先试行更能反映上海城市影响力的流量经济指标,将生产要素采购、销售、物流、销售、供应链金融、生活服务业及绿色循环经济等纳入统计范畴。

“未来,各行政主管部门要打破壁垒,探索流量数据共享。”张广生说,只有对财政、税务、统计、商贸、海关、金融等数据进行综合比对,才能准确反映上海流量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对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掌控力。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日期:2016-12-21


  • 0

    感动

  • 0

    路过

  • 0

    高兴

  • 0

    难过

  • 0

    搞笑

  • 0

    无聊

  • 0

    愤怒

  • 0

    同情

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