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本市“十三五”规划推进落实工作会议召开。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徐子瑛出席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市经济信息化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努力做好“十三五”工作,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惠民生。
注重顶层设计,强化规划统筹。编制完成3个市级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根据全市“十三五”规划总体安排,去年市经济信息化委编制并发布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个市级规划,同时编制了智能制造、新材料、都市产业、军民融合等26个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十三五”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注重年度目标,落实五年规划。实现工业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两增”,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082.7亿元,增长0.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45亿元,增长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79.6亿元,增长2.3%。推动产业调结构,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两减”,调整1176项、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质量效益、生产性服务业“两优”(销售利润率高于全国近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信息服务、文创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2017年又提出了完成结构调整千余项的目标任务。
注重项目实施,支撑规划落实。建立重大项目统筹机制,编制全市《亿元以上重点产业投资项目投资计划》,组织策划推进重点项目;实施100个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占比提高到60%;加快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ARJ21、互联网汽车、国产大型豪华游轮等项目取得突破。深化落实科创中心任务,启动实施智能网联汽车、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加快工业强基工程及集成电路等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夯实信息化支撑,完成电子政务云方案设计,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及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推动各区、重点园区工业投资增长,围绕各地区产业发展重点,积极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和竣工投产,重点推进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10亿元以上产业引领性重大项目新开工和在建项目建设,确保本市工业投资规模适度增长。
注重政策措施,保障规划实施。推动工业供给侧改革,出台实施意见,聚焦优化供给结构、补齐创新短板、推进供需协同、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要素配置、深化制度改革“六个着力”,提出27条具体措施。出台《关于上海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意见》,落实“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财政专项支持等配套政策。推动产融结合,设立运作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完善管理架构、运作机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统筹管理,优化项目申报流程和评估标准;加强银企对接,推出500亿绿色信贷,落实115个绿色融资项目。深化两化融合,制定发布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两融”重点领域、核心环节及发展思路,加强配套支撑集成服务;智能制造关键装备取得突破,9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开通运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落户。
注重改革创新,深化规划推进。对接自贸区工作,创新产业监管服务模式,加强产业国际合作,结合制造业负面清单,扩大产业对外开放。加强区内外联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培育“四新”经济,研究制定“四新”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教育、大数据等“四新”示范区政策突破,获批“大数据国家综合试验区”;累计解决“四新”问题60多项,形成基地、平台、联盟多方推进合力。加强机制创新。构建制度、应用、数据、平台、行业“五位一体”信用框架体系,开展全国首部信用地方性法规立法,创建首个社会信用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加强引导评估,建立工业用地保护、园区评估机制,开展各区网络感知度第三方评估。 【来源:市经信委 发布日期:2017-03-08】
评论
网友评论:
共评论。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