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陀区在转型升级中,先后关闭了25个初级市场,一批“三高一低”企业调整迁出,普陀以“服务+智造”定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并购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为了吸引创新人才扎根普陀,引进与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普陀打出“精准牌”,吸引产业集聚。如经过两年筹备,去年年底,落户长风生态商务区的上海现代汽车服务产业集聚区项目正式开工。未来,上汽集团的上汽金融业务、海外国际业务、产品研发、服务贸易以及大数据等业务中心都将转移至此。
普陀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现代服务业与并购金融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为了吸引科创要素集聚,激发区域科创活力,普陀制定出台了科创“28条”政策及一系列实施细则。技术检测、科技咨询、法律会计、代理评估、知识产权保护。该政策从资金、服务、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精准”发力,破解了不少科创企业在成长阶段遇到的难题。其中,不少中小企业就通过申领兑换科技服务券尝到了降低科创成本的甜头:使用大院大所的大型仪器,企业只需要承担35%的费用,其余部分则由市区两级财政“埋单”。
目前,普陀区网上政务大厅已建成,区级121项行政审批事项100%接入,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即将投入使用的区行政服务中心,规划了4大类33个子系统,计划入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79项,入驻窗口102个,将会带来更为便捷的行政审批流程。
近年来,普陀在北翼和北翼重点打造的同济桃浦创新创业园和机器人产业园都取得骄人业绩。在“曹杨路创业孵化集聚带”,分布着大大小小10余家创业园区。迄止目前,全区已吸引了2000多家“四新”企业落户,成功申报9个市级“四新”经济产业创新基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有215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达到161家,已备案众创空间32家,拥有10家市级科技孵化器,6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普陀区商务委 高远)
评论
网友评论:
共评论。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