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会宗旨——"学习交流、促进合作、服务企业、发展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产业发展>业界动态>正文

静安区20条措施打造服务业发展“高地”

2016-12-29 浏览次数:

  静安区是国家服务业综改试点区域,通过5年积极探索,已经形成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前置审批、构建园区平台、创新扶持政策、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基础环境、完善市场监管共七个方面的20条措施,积极打造服务业发展“高地”,部分经验已被复制推广到其他地区。

   5年来,静安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构建功能平台等多种手段,使一批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得到破解,并形成检测认证、人力资源等服务业“高地”。如放宽准入,率先实现人力资源外资控股比例由50%提高到70%的政策,使一批优质外资人力资源企业从无到有生长起来,并带动国内人力资源成长;简化审批,工商注册“先照后证”、行政服务中心“一口受理、综合办理”等,使得控规调整和产业项目审批步骤和时间压缩五六成;创新扶持,变单一的政府奖励的扶持方式为以项目为主体的多种资金扶持方式,过去5年,累计有204个服务业项目受益,共获得专项资金扶持金额近7亿元;成功创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等多个产业功能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平台在企业集聚、政策聚焦、创新试验等方面的功能。

  静安区“撤二建一”后,服务业占比已高达94%、门类更齐全,这为“服务业综改”的进一步试验开辟了更广阔的“试验田”。从布局来看,静安南部楼宇经济、商业商务发达,北部信息服务业强势。尽管产业结构有差异,但关联度非常高,如南部有超百家律师事务所,有毕马威、罗兰贝格等国际大牌审计咨询企业;北部的人力资源与检验检测行业非常“牛气”。“撤二建一”后,静安的专业服务业门类更齐全、生态更丰富,区域优势凸显。

通过规划合理引导,静安服务业产业优势还能发挥更大能量。静安区“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静安将大力发展“5+X”产业:即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积极培育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商旅融合、节能环保、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具有前瞻性,是上海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该区争到2020年,将在服务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国际性、知识性、创新性、融合性的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静安区商务委 禇丽娜)


  • 0

    感动

  • 0

    路过

  • 0

    高兴

  • 0

    难过

  • 0

    搞笑

  • 0

    无聊

  • 0

    愤怒

  • 0

    同情

评论

网友评论:

评论。点击查看